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院

(公章)

名称:教育

代码:0451

2023 1 20


目录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概况

(二)培养目标与标准

(三)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四)人才培养规模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学位点文化建设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二)导师选拔培训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四)学术训练情况

(五)学术交流情况

(六)实践教学体系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三)科学研究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五)人才培养环境建设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二)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

六、改进措施

(一)未来发展目标

(二)改进措施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概况

南昌大学教育学学科门类下有教育学、体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南昌大学是2009年第六批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实行完全学分制,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教学实践学时不少于1学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下设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思政)等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南昌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点立足满足国家和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战略定位,着力培养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学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质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员。具体目标如下: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学位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依照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新修订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南昌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教育硕士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在基本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研究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基本梳理的学科教学设计、学科教学实施、学科教学评价和学科教学院开发技能;在基本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管理、教育问题研究、学术交流等能力。教育硕士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创新创业课)两部分。课程学习不少于39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创新创业课学分不少于1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 2 万字。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南昌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下设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思政)等专业方向。其中教育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从事中、小学教育高水平管理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技术方向旨在培养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扎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扎实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综合心理咨询指导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思政方向旨在培养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

2.师资队伍

截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本学位授权点共有研究生导师63人,专职导师和研究生比例为1:2.7。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导师19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17人;教育管理方向14人;学科教学(思政方向)导师13人。

3.科学研究

近年来,本学位授权点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江西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4.实践基地

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紧密围绕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教育硕士见习和实习活动搭建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先后与红谷滩云溪学校、红谷滩实验学校、红谷滩凤凰学校、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8所中小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建立为我校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如表1所示。聘请实践学校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和教育实习(见习)指导教师。学院与实习基地优势互补,在学生培养、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1 南昌大学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专业方向

基地建设方案名称

基地协议盖章单位

接收实习人数

1

红谷滩新区云溪学校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2

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3

红谷滩新区凤凰学校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4

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5

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7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6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8

南昌市朝阳小学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

20

5.奖助体系

2022年度奖助学金整体覆盖率100%,其中学业奖学金特等奖覆盖率10%、一等奖覆盖率50%、二等奖覆盖率40%,另外还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覆盖率5%。同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权益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研究生教学、日常事务管理、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等工作,职责清晰,管理规范。凡涉及研究生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事项,严格执行公示公开制度。建立以研究生党员为骨干的学情反馈机制,保障研究生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畅通。

人才培养规模

南昌大学教育硕士根据培养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总要求,2022年度本学位点共招生89人,在读研究生共有168人。2022届毕业生 77人,授予专业型硕士学位77人,就业率 100%。所培养的毕业生专业能力扎实,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证书,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实践等专业活动。毕业生主要工作去向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管理部分与相关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近三年招生人数如表2所示。

2 南昌大学教育硕士近四年招生人数

专业方向

2019

2020

2021

2022

合计

备注

非全

非全

非全

非全

教育管理

0

5

5

8

5

6

8

5

42

现代教育技术

8

1

29

0

39

3

25

22

127

心理健康教育

8

0

16

0

17

0

22

0

63

学科教学(思政)

0

0

22

0

5

1

6

1

35

合计

16

6

72

8

66

10

61

28

267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位授权点构建了由党支部、辅导员、导师及任课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其中,配备兼职辅导员2名,达到了国家有关辅导员队伍按师生比 200:1 的比例进行配置的规定。

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充分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在党建活动中进行思想汇报与交流,从而坚定其理想信念,养成敢于创新,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

积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汲取党中央精神,关心国内外实事,紧跟时代潮流。鼓励自发学习的同时,研究生支部还注重集体学习与交流,积极组织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等专题学习与交流活动。

通过充分利用当前科技手段,实现了线下集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上自主探索学习相结合,并进一步实现了线上打卡,远程互动、线上考核等形式。大大促进了党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党员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觉悟。

(三)学位点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团结引领广大研究生的重要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动引领作用,在使命、理念、体系与实践四个层面形成了扎实的育人文化。

1.坚定的育人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研究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组织基层的组织单元,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托载体,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2.创新的育人理念:“成长+服务”。研究生党员的全面成长,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对学生进行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的关心,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素质人才发展培养需要。

3.科学的育人体系:“四位一体六面向”。从成长和服务出发,促进对研究生党员有益成长,发挥服务人民的价值,研究生党支部在做好服务工作,在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的同时,也着重考虑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

4.可行的育人实践:思想生活学习科研。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培养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抓手,要紧紧围绕“思政教育、学习实践、科研能力、健康生活”四层底色。

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基于“四位一体六面向”的“成长+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建构了两个平台。(1)服务保障平台。在思想与生活方面,创建了“党务-学工-导师-家人”校家通畅的服务保障平台,做好对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共同关注党员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2)文化传播平台。在党建文化传播方面,搭建了“立足学院-辐射学校-走向全国”官微官网的文化传播平台,积极将“学习、实践、服务等材料报送上级党组织,将代表性活动成文推送于学校、学院官方网站与官方微信公众等,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报道与传播。

2.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特色体制机制,已构建的体制机制包括:(1)建构了“四位一体六面向”的“成长+服务”育人机制。在思想政治、健康生活、学习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较好地提升了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面向寝室、班级、学校、家庭、家乡、社会等对象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2)确立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与工作计划的常规机制。为了增强党史学习效果,明确了工作目标,做好工作计划,分步骤完成计划,并及时总结工作思路和工作进展,将工作逐渐规范化、系统化。(3)根据实际需要,拟定了评奖评优简则。建立评奖评优考核体制机制,有利于科学地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全方面评估和考核,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科研等方面的推动发挥重要的作用。(4)健全了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架构。科学的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的基础和核心,实行“管理高度自主”的权责对等和灵活的分工合作团队组建方式有利于最大化地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南昌大学根据教育部教指委2017年发布的《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类课程(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等)学分比例。全日制课程设置分为课程类别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及必修环节部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4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课例分析1学分、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创新创业课1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39学分,不大于40或者41学分。每个学科方向的主讲教师平均负责 2-3 门课程。严格按照南昌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领导每学期不定期进入课堂进行听课,并将意见反馈给相关授课教师,并督促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导师选拔培训

1.制定导师评聘制度。在导师选拔上,根据南昌大学有关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办法,以及南昌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管理规定,制定了《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南昌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指导教师遴选、考核及管理条例》。

2.开展校院两级导师培训。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每学期召开一次的主题教育大会,积极开展导师培训活动,并组织各位导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通过校院两级培训,不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在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教工会议上开展专门的师德师风教育;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就某些师德问题对个别导师进行谈心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将全国各地高校发生的师德师风问题案例发到教师工作群中,发挥案例的警示作用,做到警钟长鸣。

(四)学术训练情况

1.学术例会和学术研讨会制度规范化。疫情封校期间,为纾解学生学业压力、加强师生互动,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举办了5次线上“疫路同行”周末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2.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学术训练,以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规范性,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本年度在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中,共获批江西省“青马工程”1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课题4项。

(五)学术交流情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本年度共举办学术例会、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会二十余场。动员在校研究生60人参加江西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会议,其中14人论文进入论文会议集;组织在校研究生参加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2.建立实习基地学术交流机制。学院依托南昌市红谷滩实验学校、南昌市红谷滩凤凰学校、南昌市红谷滩云溪学校等实践基地资源推动实践基地为实习生提供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学生参与各种学术报告10余次、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百余次,不断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从事教育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1)根据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大纲要求,将实践技能训练融入相关课程大纲,加强实践类课程设计,明确校内实训2学分、校外实践6学分(含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2)建立由实践类课程、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五大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实践类课程包括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等,采取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校内实训包括学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展开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手册均严格按照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实施。

1.实践类课程

《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让学生深入分析教育部“一师优课,一课名师”的部级优秀课例并形成课例分析报告;《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课程基于导师组自编教材与数字资源训练学生多媒体素材加工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围绕中小学教育问题展开小组合作研究等。如图2所示。

2.校内综合实训

校内综合实训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训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实践技能、说课技能和评课技能等。如图3所示。

3.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是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学校要求学生听课不少于4节,其中听公开课不少于2次,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主题班会不少于1次,参加专题报告或讲座不少于2次。如图4所示。

4.教育实习活动

教育实习过程包括实习准备、教学实践、班主任实践和调查报告等活动。学生在实践基地导师和校内“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教育硕士教育中心编制了《南昌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手册》规范研究生见习和实习工作记录,对每位研究生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教育硕士实习情况如图5所示。

5.教育研习活动

教育研习活动包括日常研习和集中研习两个阶段。日常研习包括专家学术讲座、教育硕士培养系类微讲座(如黄学碧校长“新时代教师如何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程水金校长“微技能研究的云溪实践”、王细芬校长的“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等)、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导师团队例会及开题、毕业全过程及网络协同授课等形式。集中研习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调查、毕业论文实验与撰写等环节。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和《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职业性、实践性、研究性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特征,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硕士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改革方向,探索形成了教育硕士“一证书两强化三平台四阶段五措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6所示。

“一证书”指各项人才培养活动均围绕助力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为基点;“两强化”指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训练;“三平台”指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创新项目、技能比赛)、网络教研平台(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的网络教学观摩、互动教研、远程指导)和校外实践基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调查研究等);“四阶段”指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见习入门阶段、集训提升阶段、应用实践阶段、研究总结阶段;“五措施”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合作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基于导师团队授课的团队教学模式、基于MOOC平台的跨专业学生课程补学机制、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混合研修制度、高校与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三维实习机制。该模式以未来教师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三个平台的优势,合理运用人才培养有效策略、有效贯通人才培养各环节。

(二)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发布引才公告,积极外出延揽人才,充分利用学术交流机会宣讲学校人才政策,助推学科点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科学研究布局。2022年,新调入职教师 2名,公示引进2名北师大优秀博士,聘用科研助理2人,加强了研究生各方面管理;本年度有1名教师成功晋升副教授积极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和导师组建设,组建了多个导师团队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导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团队、教育管理导师团队等。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引导激励各位导师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区域重大战略问题和院校研究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22 年,学院导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 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2份智库报告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重大项目) 获得“优秀”结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篇、SCI论文1篇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1.基于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需要,重点创新了中华优秀文化体验主题党日活动。

2. 院党总支和下属各支部组织了多次党的二十大会议宣传学习活动。依托特色载体,带动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开展了走进小平小道、红色文化纪念馆、校史馆等现场教学活动。

(五)人才培养环境建设

学校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店设备阶段就非常重视实训环境和案例研讨室的建设。学校2016年投入专项经费86万元,建成1间“多媒体微格教室”和1间“1:1交互式微格教室”2019年11月在原有实训环境的基础上筹资860万元筹建南昌大学教育硕士实训基地包括为微格教室、虚拟仿真体验教室VR智慧教室、互动型智慧教室、小型研讨智慧教室等教学环境。如图7所示。2022年,学校再投入了60余万元建成了STEAM实训教室、多模态教学行为分析平台、虚拟教学体验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此外,研究生院另建有30余间各种技术方案的智慧教室可用于研究室自主微格教学实训。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自我评估进展。成立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审定评估工作方案,审议处理评估工作事宜等。相关行政人员和学术骨干负责自我评估工作的协调、材料收集和报告撰写等事务。制定了自我评估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自我评估工作:一是制定合格标准,开展自我诊断;二是明确本学位点的建设目标,建立目标任务台账,检查督促学位授权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三是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加强评估后改进提升工作。

2.存在的问题分析。本学位授予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2)导师团队基础教育科研有待进一步加强;(3)具备基础教育研究优势的人才引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学位授权点学位论文质量总体良好,参加校级盲审13人,院级盲审64人,所有人都通过盲审参加答辩。答辩成绩60-69分段10人,70-79分段30人,80-89分段31人,90-95分段6人。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为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遏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在答辩前学位论文需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后方可送审评阅。根据本学科特点科学制定了学位论文检测标准,即文字复制比不超过 20%。二是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答辩的流程。近五年来,硕士学位论文均达到了学位授予规定基本要求。

六、改进措施

(一)未来发展目标

基于南昌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未来发展目标如下:(1)继续完善“证书、两能力、三平台、四阶段、五措施”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2)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积极申报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位点影响力;4)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导师团队基础教育科研水平;(4)加强校、校地合作,开展联合人才培养。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根据学校人事动态及时更新校教育硕士教指委成员,加强校级层面对教育硕士各项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加强教育硕士教育中心建设,提升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学服务水平;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制度保障,确保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设立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和教育实习年度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每年资助5-10个左右各专业方向教学案例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投入建设经费用于教育硕士专用教室和实验室建设。

3.加强案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加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立项比例,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大力支持教师参与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建设工作,对入库案例作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全力支持教师开展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革新探索。

4.加强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启动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理顺校(U-S)合作中双方权责,完善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搭建校地(U-G)合作平台,逐步形成校地双赢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南昌大学澳门新葡新京-Best App Store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南大前湖校区人文楼五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725; 0791-83968105
E-mail:lvhe@ncu.edu.cn
XML 地图